“走近新居民”系列报道一:“积分入学让我真正成了舟山人!”
舟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舟山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开栏语:
外来新居民是推动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参与新区建设日日夜夜中,广大新居民用理想和汗水描绘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与本地居民一起上演了和谐动人的乐章,也从这里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4月起,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和舟山日报共同策划,推出“共沐风雨建新区”系列报道,记者来到新居民家庭、单位、工作场所,用心聆听,带来了这组仍在演绎的新区好故事。
小孩去哪就学,曾是摆在不少来舟务工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从2015年开始,一些流动人口子女除了入读民工子弟学校或回老家上学之外,又多了一个选项:凭积分入读本地公办学校。
自2015年起,我市以居住证为载体,以居住证持有人积分管理为基本内容,探索建立了与居住证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将流动人口的个人情况和实际贡献转化为相应的分值,并按积分高低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一项政策措施,其中积分入学是主要内容之一。据了解,按积分入学的学生,其收费享受与本地户籍的学生同等待遇,义务教育阶段为免费教育。
日前,记者来到我市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试点改革并实施居住证积分管理的普陀区采访。享受这一政策的学生家长说:“积分入学让我真正成了舟山人。”
“有了积分制,我不用送小女儿回老家了。”
今年44岁的吕巧艳随丈夫来我市务工已经有20多年了,夫妻俩一直从事外墙涂料销售、施工,发展良好。
“以前在普陀三中边上的阳光地带买了一套房子,怀小女儿的时候觉得爬六楼太累就把房子换到了东港的一套电梯房。”吕巧艳回忆着来舟山后的发展变化,脸上满是笑容。
虽然那时就有了房子,但是吕巧艳第一个孩子就学并不顺利。“在大干读了5年小学,因为在舟山没有学籍,再读下去就没法参加升学考试了。”吕巧艳说,当时她只能把孩子送回安徽阜阳继续上学。
去年,吕巧艳的小女儿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这次她没有再碰到这么揪心的事。因为幼儿园老师早就提醒她,普陀区对非舟山籍居民子女实行了凭积分入学的政策,赶快去申请。
吕巧艳第一时间备齐了居住证、社保证明等各项证明。年龄+10分、居住情况+40分、居住年限+6.5分……吕巧艳最终以60.67分的总分,为小女儿“赢得”了一个本地就学的名额。“办理很方便,材料提交上去就直接等通知了,根本不需要托人找关系。”吕巧艳告诉记者,教育局给她女儿安排在离家最近的东港小学就读。
“有了积分制,我不用送女儿回老家了。”吕巧艳说,积分入学真是个好政策,得知她女儿在舟山读书后不少老乡羡慕不已。
“除了户口没迁来,我就是舟山人。”
“你们赶快坐,我正好有事情要找你们咨询呢。”看到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上门走访,王胜新热情地边打招呼边问起来。
王胜新夫妇都是新舟山人,他老家在天津,妻子陈小双则是广东人,夫妻俩目前在普陀山开了一家销售佛珠等物品的店铺。虽说日子过得比较富足,但是随着一双儿女逐渐长大,为他们找一所合适学校成了迫切的问题。
“我们夫妻真可谓天南地北,除了工作地舟山,小孩在哪上学都感觉不方便。”王胜新介绍,如果没有积分入学的政策,他只能为儿女争取在普陀山就学。得知积分入学的政策后,他赶紧在2015年下半年购置了一处位于普陀小学旁边的房产。因为,他觉得本岛的教育质量应该比小岛上更好。
去年9月,王胜新女儿凭借总积分81.17分顺利成了普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学校就在家门口,我们夫妻可以轮换上班和接送,还是比较方便的。”王胜新对女儿能在硬件设施优良的普陀小学就读感到非常满意。
“我儿子比女儿小一岁,今年下半年也该入学了,到时候还能凭积分入学吗?”简单寒暄后,王胜新迫不及待地向来访者询问。得知儿子同样可以凭借积分入学,而且女儿“使用”过的积分依然有效后,王胜新心中的又一块石头也卸下了。
“除了户口没迁来,我就是舟山人。”王胜新对记者说,舟山空气好、环境好,政策也好,他会在舟山一直干下去。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