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作美,今夏嵊泗紫贻贝“涨”势大好
舟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舟山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资料图 通讯员 姚峰 摄
今年夏天是公认的大热天。全城人都在嫌弃大热天时,嵊泗贻贝却是暗自高兴,憋足了劲猛长身子。本是多台风的季节,今年台风却成了“稀罕”物。
这难得的高温无风天气,倒是让嵊泗贻贝养殖户开心。尤其是即将“落市”的紫贻贝,天公作美,今夏迎来丰产又丰收。
没有台风的年头,就是好
嵊泗养殖贻贝共有两个品种,即紫贻贝和厚壳贻贝。紫贻贝生长周期为一年,“抵抗力”较弱。台风一来,容易被风浪从苗绳上“剥落”。
因此,每年7月,养殖户都会赶在台风来临前将紫贻贝收割完。但收割季中,难免还是会遇上一两个台风。每年因台风而造成的紫贻贝减产,几乎已成了习惯。
“今年贻贝长势好,个头大、品相比往年好。最关键的是今年台风没来,养殖户没有损失,是有史以来真正的丰收年。”嵊泗县枸杞乡相关负责人说。
这几年,紫贻贝的身价是逐年提高。今年的鲜销收购价为每公斤4元左右,加工企业的收购价为每公斤1.9元左右,均比往年提高。至于这两者的价格差别,枸杞乡副乡长刘学研解释,鲜销市场的贻贝是洗净了泥沙杂质后才过秤,而加工收购的贻贝则是带着泥沙、水草杂质等上秤过磅的。
“经过一个多月收割、加工,嵊山、枸杞两地的紫贻贝基本上都已收割完毕,剩下不多的则是以提供鲜销市场为主。”该负责人说,别看紫贻贝的鲜销市场时间长,但其旺销的大头却是干品。
“颜值”大增,干品订单不断
这两年,嵊泗贻贝干品在南方打出品牌后,紫贻贝的身价逐年上涨。各贻贝加工企业的主产品由冻品转向干品,今年更是直接弃了冻品,单做干品。除少量紫贻贝鲜销市场外,剩余的都加工成干品,销往福建、广州、重庆等地。
“鲜销市场的贻贝从7月初就开始了。但加工的干品是从7月28日开始,至8月底9月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中间都未曾停过。”刘学研说。
由于今年嵊泗紫贻贝品相好,“颜值”高,所以加工成干品后,深受南方市场欢迎。随着这几年嵊泗贻贝名声在外,一到收割季,几个贻贝加工大企业不仅是新老客户订单不断,而且价格也是年年涨。
刘学研说,去年贻贝干一公斤48元,今年涨到54至56元,还供不应求。加工量在百吨以上的企业都是按订单发货,百吨以下的小加工企业则是客户直接蹲点收购,现场提货。
据初步统计,今夏枸杞、嵊山两地共加工贻贝干品约180吨。
机器换人,加工人手不是问题
以往一到贻贝收割季,各加工企业都会出现“人手紧,成本高”的难题。为帮企业解困,当地政府有时一起帮助企业到外地招工,一次至少在五六百人。
今年,各家企业再也不用愁人,嵊泗县在贻贝加工产业中推进“机器换人”工作,省下了不少工人。以枸杞乡为例,全乡共有自动脱壳机生产线10条,单冻机生产线8条,烘道生产线6条。
“机器换人后,约节省了六七成的人力。像华利加工企业,原需加工人手200余人,现只需40人。”刘学研举例道。
据介绍,自从该县推进“机器换人”工作后,从去年开始,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技改资金扶持贻贝加工企业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目前,该县7家上规模的贻贝加工企业有12条自动化生产线,减少用工2000人,贻贝加工能力每日由20吨提升到180吨。
由于天公作美,再加“机器”给力,今年1至8月,嵊泗贻贝实现产量51459吨,产值78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38.9%。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