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木雕承载普陀文化
舟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舟山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浮雕、圆雕、透雕,以刀代笔,以木为纸,这就是普陀木雕。2008年,普陀木雕被列入第二批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雕是民间流行的一种雕饰工艺,起源较早,在普陀以佛雕为主。自佛教传入舟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后,普陀各海岛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庙宇,这都为普陀培育了大批民间木雕匠人,也形成了普陀特质的木雕工艺。
普陀木雕多用樟木、柚木进行手工雕刻,应用广泛,而且门类众多。佛像雕塑、寺院装饰、佛事器具、民居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等许多木制品上,都能欣赏到普陀木雕工匠的精湛技艺。
伴随着刀锋在木板上发出顿挫声音,世间百态、历史故事通过木雕匠人的双手镌刻在木质板材上,做成楹联、牌匾、门窗、家具,得以流传保存。如今虽然电子雕刻逐渐取代了手工,但普陀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李永定依然坚守着,用手工雕琢每件作品。
“只有手工雕刻才能体现雕刻人的心。”李永定说,虽然木雕过程枯燥又耗时费力,但它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非遗艺术之一。
走进李永定的家,桌上摆放着各种工具,单雕刻刀,就有不同型号20多把。由于长期使用,不少雕刻刀的手柄已被磨得光滑。李永定说,制作一件木雕作品,得先制图,再雕刻,会用到三角刀、平刀、圆刀、椭圆形刀……
李永定告诉记者,普陀木雕的雕刻技法很讲究,有浮雕、圆雕、半圆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圆木浮雕等。“其中浮雕应用最广,最多的就是门锁腰花板,七弯凉床前光面花板、撑拱、廊沿雕饰等。”李永定说,只有精雕细琢才能出佳品。“镌刻凹槽的深度、宽窄都大有讲究,只有把握得当,才能将故事韵味展现出来。”至于下刀力度大小,那只能靠匠人的自我把控了。
普陀木雕的表现题材大多来自东海神话、民间故事、传统礼俗等,“雕最多的是一些吉祥图案,像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也会雕刻耕种、收获、桑蚕、纺线、捕鱼等一些生活场景。”李永定说,不过最让他难忘的是父亲传授给他的七弯凉床技艺。七弯凉床由樟木制成,做工讲究,全床由床底、前光面、屏风、杆榳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要雕饰八宝、石榴、牡丹、荷合神仙、狮子戏球、麒麟献宝等吉祥图案。一张精致的七弯凉床单雕工部分,就需10多天。 “木雕是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是项值得人们传承下去的老手艺。只要我还有时间和精力,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李永定说。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